EN

"美術史再出發(fā)”:全國高等院校美術史學年會重回央美

時間: 2023.12.10


57561702185540_.pic.jpg

57571702185546_.pic.jpg

57581702185553_.pic.jpg

57591702185558_.pic.jpg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美術史再出發(fā)——第17屆全國高等院校美術史學年會”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出席開幕式。本屆年會圍繞“美術史再出發(fā)”的主題,自籌備開始通過征稿與約稿相結合的方式共收到學術論文600余篇,最終遴選出來自全國25所高校與文博機構的29位學者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對當前美術史學領域的研究問題、方法、范式的最新思考,對美術史學界既有的成果的總結與反思,對美術史的重大問題的再討論,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史學術體系“再出發(fā)”。

57601702185779_.pic.jpg

黨委書記 高洪

我們在第十七屆“中國高等院校美術史學年會”上“再出發(fā)”,有著特別的意義。

第一,我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新征程上“再出發(fā)”。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在這個偉大的征程中,要書寫中華民族最輝煌燦爛的篇章,書寫自己的歷史。美術史一定會在書寫自己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后,再出發(fā)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第二,我們在全面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下“再出發(fā)”。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美術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給了我們研究美術史新的高度、新的視野,我們要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研究世界美術史,面向未來,站在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高度,再出發(fā)取得美術史研究的新成果,為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作出新的貢獻。

第三,我們在推動美術事業(yè)和美術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再出發(f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美術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并不斷推陳出新,學習借鑒世界先進形式并不斷進行民族化探索,越來越融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城鄉(xiāng)建設和人民高品質生活中,越來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美術史研究以考古學、圖像學為支點,以現(xiàn)代技術為依托,對各種實證材料進行歷史闡釋,以美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為重要功能,為美育提供可依循的歷史敘事。美術史研究一定會在已經(jīng)擁有深厚人文底蘊和寬闊視野基礎上再出發(fā),進一步拓展研究對象和方法,取得新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

“中國高等院校美術史學年會”是全國美術界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學術會議,是美術史論界同仁交流的重要平臺,又有了“再出發(fā)”的主題,因此,我們對這次年會充滿期待。一是期待有對已有成果再梳理再提煉的新探索和新成果。二是期待有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對美術史的重大問題再研究新探索和新突破。三是期待有繼承傳統(tǒng)、立足當代、面向未來,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美術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新嘗試和新構想。

57611702185875_.pic.jpg

人文學院原院長,廣州美術學院圖像與歷史高等研究院院長 尹吉男

十七年前一群充滿遠見、熱情和活力的各高校美術史學負責人共商年會的舉辦,讓年會變成一個連續(xù)的制度。時隔十七年,美術史學年會又回到了“誕生地”中央美術學院,成為一列充滿學術活力的“共享高鐵”,我們就乘著這趟“共享高鐵”“再出發(fā)”。

57621702185978_.pic.jpg

人文學院原院長,澳門大學講座教授、藝術與設計系主任 李軍

在美術史學年會成長為一位“風華正茂的青年”這樣一個時刻,我們又回到中央美術學院,是美術史學年會事業(yè)在中國的再啟程。年輕的學者濟濟一堂,在學術舞臺上切磋學術,讓這個事業(yè)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更加穩(wěn)健地、有活力地“再出發(fā)”。

57631702186032_.pic.jpg

人文學院院長 黃小峰

美術史直面歷史,同樣面朝未來?,F(xiàn)在已是美術史年會成長的第17年,中國的美術史學科真正有了一個充滿凝聚力的學術共同體,許多未知的機遇與挑戰(zhàn)都在等待我們?nèi)グ盐蘸兔鎸ΑF诖敬文陼梢葬j釀出更開闊的美術史視野和更開放的美術史方法,為中國的美術史學科的研究、教育和當代中國的人文社會學科發(fā)展探索新的道路與方法。

57641702186037_.pic.jpg

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 于潤生

在人文學院20年的歷程中第四度舉辦美術史年會,這既離不開學界同仁的肯定,也是中央美術學院作為美術史研究高地的證明。這次會議由600余篇來稿、29個發(fā)言、8場跨領域的主題討論組成,整整兩天精彩紛呈的思想碰撞翻開了美術史研究新的篇章。

57651702186165_.pic.jpg年會合影

會議紀要

11月25日(星期六)

開幕式 

致辭:

高洪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尹吉男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原院長,廣州美術學院圖像與歷史高等研究院院長

李軍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原院長,澳門大學講座教授、藝術與設計系主任

黃小峰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

主持:

于潤生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

57661702186771_.pic.jpg

第一場   美術史的“宇宙” 

主持:李公明(廣州美術學院)

評議:王天祥(四川美術學院)、邵亦楊(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大學唐宏峰《仁、全景畫、共通感:近代中國的宇宙媒介觀》圍繞全景畫在中國的傳入,討論了近代中國的宇宙媒介觀念。復旦大學喬泓凱《宇宙的升降:布魯諾與瓦爾堡1928年的意大利之行》基于瓦爾堡的筆記材料,指出布魯諾的異教宇宙學與瓦爾堡的《記憶女神圖集》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北京電影學院陸騏《肖似生人:從遼慶陵人物壁畫再思10世紀后的禮儀空間之變》圍繞遼慶陵人物壁畫中的“生者形象”,討論了10世紀后墓葬與石窟中的禮儀空間變革。

第二場   藝術與精神

主持:陳岸瑛(清華大學)

評議:張鵬(中央美術學院)、邢莉莉(天津美術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任平山《克孜爾第123窟圖像構成》通過文本與圖像比對,識別并解讀克孜爾123窟“采花人違王奉佛,得佛授記”圖像。南通大學黃璜《造像、榜題與儀式表達:劍川石窟石鐘寺第六窟再研究》結合《大妙經(jīng)》、《大教王經(jīng)》等經(jīng)文,指出劍川石窟石鐘寺第六窟的八大明王造像儀軌的來源。中央美術學院鄭伊看《斜倚的紳士肖像:18世紀英國男性與“陰柔氣質”》從18世紀英國男性的斜倚肖像的流變出發(fā),討論18世紀英國社會圍繞品味、身份和性別的文化沖突。東南大學趙丹坤《晚明建陽書坊所刊艷情小說及其插圖研究》圍繞晚明建陽書坊所刊艷情小說及其插圖,展現(xiàn)出晚明風月書籍的地域出版體系。

57671702186829_.pic.jpg

第三場   跨文化的視野

主持:李清泉(山東大學)

評議:曹慶暉(中央美術學院)、胡斌(廣州美術學院)

南京大學李牧《阿什坎畫派以降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中餐館”》梳理了北美中餐館的發(fā)展歷史,討論了“中餐館”主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因、內(nèi)在機制與歷史脈絡。北京大學董麗慧《從“photography”到“攝影”:近代視覺文化轉型中的一條跨文化線索》通過對比西語中“photography”概念史與中文“攝影”概念史,探尋近代視覺文化轉型中的跨文化線索。澳門大學李伊晴《20世紀中期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一段跨國藝術史》圍繞《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總統(tǒng)蘇加諾工學士、博士藏畫集》,探究中印兩國藝術交流的歷史動因及外交意義。華東師范大學張藝靜《跨文化交互視閾中的“氣韻”與“氣氛”》圍繞“氣韻”、“氣氛”等概念在海外漢學中的互釋、會通與差異,探索其互釋的當代價值。

第四場   圖像與闡釋

主持:賀西林(中央美術學院)

評議:韋賓(陜西師范大學)、楊娜(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大學張柘潭《圖像格義:犍陀羅藝術中人身雙尾形象的跨文化溯源與闡釋》通過圖像比對,指出犍陀羅藝術中的人身雙尾半神形象可以追溯至底格里斯河的冥界蛇神跨區(qū)域崇拜。中央美術學院于潤生《弗拉基米爾圣母像的圖像行為》分析圍繞《弗拉基米爾圣母像》的圖像行為,討論圣像畫具有的“復數(shù)特性”和“移動特性”。四川師范大學唐波《走向綜合:美術史學史視域下唐朝“鄭虔三絕”四則文獻匯考》結合四則文獻和歷史背景,推測“鄭虔三絕”的具體內(nèi)容,并指出“三絕”在唐代走向整體合一。南京大學李趙雪《“文人畫”繪畫史的正統(tǒng)化:戰(zhàn)后美國的中國繪畫史研究》討論了“臺北故宮”對故宮繪畫藏品的正統(tǒng)性之重申與“文人畫”概念的革新性之間的矛盾,以及美國之中國藝術史學界對此的應對。

11月26日(星期日)

57681702187045_.pic.jpg

第五場   從視覺出發(fā)

主持:黃宗賢(四川大學、四川美術學院)

評議:王云(中央美術學院)、范白丁(中國美術學院)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劉玉雪《古瑪雅帕卡爾家族王權的視覺塑造研究》圍繞帕卡爾國王從王到神的形象變化,揭示了兩代國王如何通過視覺表現(xiàn),構建帕卡爾家族的神圣王權。北京大學張敏《赫拉克勒斯的“力量”與“失蹤的”蘋果》基于威廉·考珀的素描稿與成稿之間的差異,討論了《肌肉解剖圖譜》的成書過程。中央美術學院劉晉晉《睡獅形象的西方起源》以跨文化視角結合文與圖,探討了睡獅形象在東西方文化的生成及演變。山東師范大學劉昌奇《作為視覺語言學的視覺心理學:貢布里希圖式論新解》圍繞語言與圖式,糾正了以往學界對《藝術與錯覺》的固有印象。

第六場   器、物、像

主持:倪志云(四川美術學院)

評議:陳捷(中央美術學院)、李林(魯迅美術學院)

廣州美術學院劉騻《杜氏作銘馬腳附漆案》分析了杜氏案的紋飾特征,進行圖像溯源和器銘考證。復旦大學歐佳《帝后與眾生的供養(yǎng):“大唐皇帝皇后供養(yǎng)”經(jīng)幢構件供養(yǎng)人圖像組合研究》圍繞“大唐皇帝皇后供養(yǎng)”經(jīng)幢構件中供養(yǎng)人的圖像組合,指出該構件為造幢記的視覺表現(xiàn)。湖北美術學院耿紀朋《魏文朗造像碑新考》通過分析圖像風格、發(fā)愿文字和功德主榜題身份,提出《魏文朗造像碑》為佛教化的道教造像碑。中央美術學院王瑀《明梁莊王墓出土鶻捕鵝玉束帶發(fā)微》圍繞明梁莊王墓出土的鶻捕鵝玉束帶,分析其“春水玉”圖像形式的淵源與變遷,明確該束帶的造型來源。

57691702187081_.pic.jpg

第七場   從形式出發(fā)

主持:郭雅希(天津美術學院)

評議:唐中磊(西安美術學院)、王浩(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黃小峰《細節(jié)與形式:從〈閘口盤車圖〉出發(fā)》圍繞《閘口盤車圖》中板瓦和紋身等細節(jié)的畫法,結合相關圖像與文獻,指出這幅畫的工程制圖性質及其官方色彩。北京大學徐紫迪《裙擺上的“污漬”與安格爾的線索:重讀〈穆瓦特歇夫人〉》聚焦《穆瓦特歇夫人》的裙擺細節(jié),通過觀察安格爾在多幅草圖間的改動痕跡,討論了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首都師范大學吳江《基本圖式:黑格爾的形式主義》從《自然哲學》出發(fā),重新闡釋了黑格爾的形式主義思想。

第八場   以作品為中心

主持:劉晨(北京大學)

評議:張長虹(上海大學)、陳晶(湖北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張晨《〈美杜莎〉卡拉瓦喬、歷史畫與自畫像》聚焦卡拉瓦喬的《美杜莎》,以“情動”為路徑,串聯(lián)起卡拉瓦喬藝術譜系中的各種“美杜莎”形象。天津博物館張偉《清單與畫稿:雍正內(nèi)府〈古玩圖〉卷考》考證了現(xiàn)存兩卷雍正內(nèi)府《古玩圖》的繪者及其藝術風格,指出《古玩圖》與古玩片之間的關系。中央美術學院趙力《開放的結構:〈暢觀樓修禊圖〉的創(chuàng)制及其影響》圍繞《暢觀樓修禊圖》中修禊時間、地點和題詠等關鍵信息,討論了《暢觀樓修禊圖》的創(chuàng)制背景及其影響。

57701702187112_.pic.jpg

閉幕式 

主持:

黃小峰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

第18屆全國高等院校美術史年會主辦單位致辭:

席衛(wèi)權  河南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學術總結:

邵亦楊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

吳雪杉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主任

人文學院 / 文圖

宣傳部 廖宇 / 整理